I 帧(Intra coded frames):I 帧图像采用帧内编码方式,即只利用了单帧图像内的空间相关性,而没有利用时间相关性。I 帧使用帧内压缩,不使用运动补偿,由于 I 帧不依赖其它帧,所以是随机存取的入点,同时是解码的基准帧。I 帧主要用于接收机的初始化和信道的获取,以及节目的切换和插入,I 帧图像的压缩倍数相对较低。I 帧图像是周期性出现在图像序列中的,出现频率可由编码器选择。
P 帧(Predicted frames):P 帧和 B 帧图像采用帧间编码方式,即同时利用了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关性。P 帧图像只采用前向时间预测,可以提高压缩效率和图像质量。P 帧图像中可以包含帧内编码的部分,即 P 帧中的每一个宏块可以是前向预测,也可以是帧内编码。
B 帧(Bi-directional predicted frames):B 帧图像采用双向时间预测,可以大大提高压缩倍数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 B 帧图像采用了未来帧作为参考,因此 MPEG-2 编码码流中图像帧的传输顺序和显示顺序是不同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版权声明:本文为CSDN博主「knowledgebao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CC 4.0 BY-SA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knowledgebao/article/details/84326649
评论区